丘陵區(qū)
時(shí)間:
2019/12/2
來源:晉城在線 |
|
字號:大 中 小 點(diǎn)擊量:3372
|
|
晉城市六種地貌類型之一,包括次營——白桑低山區(qū)等4個(gè)區(qū)。
次營——白桑低山丘陵區(qū) 在陽城次營——白桑以南,到駕嶺、東冶,東起南嶺附近,西止張村、董村。海拔400~1000米,相對高度200~300米。山勢低緩,溝谷較淺,地貌系溶蝕侵蝕而成。地層以奧陶系碳酸鹽巖為主,山頂有少量石炭系砂、頁巖,局部有第三系及第四系紅土和黃土,第四紀(jì)坡積物主要分布在溝谷之中,為灌叢草坡淺山地,溝谷中多農(nóng)田。
陽城——北留低山丘陵區(qū) 以陽城、北留為中心,北界寺頭、下村,南鄰白桑,東起東溝,西近次營,中間夾有沁水——陽城寬谷的南段。海拔600~800米,地貌為一片經(jīng)剝蝕侵蝕而成的低緩丘陵區(qū)。地層多屬石炭系及二疊系。局部殘留有新生代紅土和黃土,第四系殘積、坡積甚多。區(qū)內(nèi)土層較厚,屬農(nóng)耕區(qū)。
大陽——附城低山丘陵區(qū) 北起馬村、擁萬南到大箕、鋪頭;西自東溝附近,東到附城、大興,中間夾有晉城盆地及高平盆地(寬谷)的南段。區(qū)內(nèi)海拔800~1000米,大部為平緩低山,溝谷極不發(fā)育。地貌屬剝出生成因。地層為石炭系及二疊系巖石及新生代紅土與黃土。土層深厚,為草坡淺山地。
秦家莊低山丘陵區(qū) 西起趙莊,東到平城——陵川,跨有高平北部邊緣和陵川西北角一隅地區(qū)。呈東西向條帶狀分布。海拔1000~1400米,相對高程在300米以下。山勢舒緩長大,溝谷較淺,覆蓋有石炭系及二疊系地層,少部為奧陶系灰?guī)r,地貌系侵蝕剝蝕成因。土壤及殘積、坡積物厚度較大,可耕地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