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玨山位于晉城市區(qū)東南13公里處的丹河南岸。玨山風(fēng)景素以險峻、雄奇馳名,古有“晉魏河山第一奇”、“小華山”、“小武當(dāng)”之美稱,其勢之凌崢,確可與華山的奇?zhèn)デ碗U,武當(dāng)山的秀媚風(fēng)光相媲美。“玨山吐月”為晉城四大名勝之一。
Located in the bank of Dan River that is about 13km southeast of the city proper of Jincheng.The landscape of Mt.Jue is famous for its st.eepness,magnificence, and uniqueness,hence since ancient times,beautiful names are given to the mountain,such as the lst Natural Wonder in Jinwei,Mini Mt.Hua,and Mini Mt.Wudang.As a matter of fact.the mountain can be compared to the magnificent Mt.Hua as well as the charming Mt.Wudang.The landscape of Mt.Jue in Moonlight is one of the four wonders in Jincheng
在晉城市區(qū)東南2 0公里處的丹河兩岸,有一處聞名遐邇的旅游勝地,此處風(fēng)光綺麗, 巨嶂橫列,奇峰幽谷,景色宜人。
自然風(fēng)光、人文景觀與優(yōu)美的傳說故事交疊在一起,令人心曠神怡。這就是澤州縣境內(nèi)的玨山青蓮寺風(fēng)景旅游區(qū)。
該旅游區(qū)由玨山景區(qū)和青蓮寺景區(qū)組合而成,兩景區(qū)相依相偎,上有玨山雙峰攬?jiān),下有丹河碧波蕩漾。奇山、秀水、雄剎、古觀、名木、山花,構(gòu)成了一幅幅美麗的自然畫卷, 自古被人譽(yù)為“晉魏河山第一奇”。
玨山勝境:玨山又名角山,其雙峰對峙,巍峨蒼翠,宛若—對碧玉鑲嵌在太行山上,故名玨山。玨山鐘靈毓秀,自然景觀迷人,人文內(nèi)涵豐厚。山上松柏懸崖,林壑深蔚,游人不絕如蟻,接踵摩肩。自宋代起,歷朝逐年在玨山雙峰間建起玄帝殿、真武宮、靈官頂及一、二、三天門等。玨山寺廟依山勢而筑,遠(yuǎn)望凌空入云,殿角飛椽于綠樹花草中若隱若現(xiàn),宛若仙山瓊閣、海市蜃樓。二天門三百六十余級石階,陡然直上,兩邊峭壁險峻,峽谷幽深,使游人于登山險趣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體驗(yàn)“無限風(fēng)光在險峰”的意蘊(yùn)。及至山頂,迎面是氣勢雄偉的南天門,依次而上二天門、三天門、過月亭、而后至雙峰極頂?shù)恼嫖鋵m和靈官頂。 游歷于玨山勝境之中,那無處不在的石刻碑碣,仿佛在向人們展示著歷史的滄桑,唐代詩人杜牧、明代尚書王國光、明代文學(xué)家董緒、清代閣老陳廷敬等在此游歷后均留下了不朽的詩篇。
玨山吐月:晉城四大名勝之一。 明嘉靖三十五年《創(chuàng)建玨山一天門記》碑文曰:“每年八月望, 月自中出, 謂之玨山吐月, 亦游觀之勝景也”。
相傳在古代,每年八月中秋之夜,站在山腳下青蓮寺內(nèi)的款月亭中觀望, 一輪碩大的滿月自玨山雙峰間突涌而出,如水似銀的月光將玨山周邊的山、林、水、石潑瀉得銀光閃爍。而玨山雙峰則被裹在輕紗似的月色中, 勾勒出其絕美的形勝,朦朧迷離,隱約天宮。這就是歷代詠嘆的晉城名勝“玨山吐月”, 又謂之“雙峰捧月”。
青蓮寺:國家級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該寺初創(chuàng)于北齊天保年間,高僧慧遠(yuǎn)在此草創(chuàng)寺院,初名“硤石寺”。唐代宗時(762—779年),有神墨禪師在此修行:貞元間(785—8 0 4年),有智通禪師在此作《六波羅蜜疏》;太和元年(827年),有慧惰禪師至此,廣集佛徒,開法華經(jīng)道場,營造殿宇,使寺初見規(guī)模;唐太和二年(8 2 8年),名僧接踵而至,佛徒日漸增多,始創(chuàng)上院,兼設(shè)普賢道場;咸通八年(8 6 7年),御賜匾額“青蓮寺”。上院賜名“福嚴(yán)禪院”。
現(xiàn)青蓮寺分上下兩院,上俗稱“青蓮寺”,下俗稱“古青蓮寺”。
古青蓮寺正殿現(xiàn)存6尊唐代彩塑,是全國現(xiàn)存唐代寺觀塑像3處7 0余尊中的1處6尊。其造型洗練,恬靜淡雅,豐肌秀骨, 是我國唐代彩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南殿今存彩塑12尊,為宋代塑像。殿內(nèi)有唐、宋、金碑記各—通。其中唐碑《硤石寺大隋慧遠(yuǎn)法師遺跡記》最為珍貴。碑首線刻彌勒講經(jīng)圖,將唐代寺院全貌、 山水、同廊、講壇、佛殿刻于其上,為研究唐代寺廟建筑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資料。
青蓮寺現(xiàn)存釋迦殿,為北宋元祜四年(1089年)修建。殿內(nèi)4尊彩塑,為宋代原物。羅漢樓上現(xiàn)存廣—法天尊和16羅漢彩塑,地藏樓上現(xiàn)存地藏菩薩和十殿閻君彩塑,均為宋代塑像。羅漢樓下墻上鑲嵌著北宋政和八年(1 1 1 8年)《羅漢碑刻》石碑一通,鐫刻十六住世羅漢及五開普通羅漢名號,其中五百羅漢名號,在我國今存記載中年代最早。
古青蓮寺東側(cè),建有藏式舍利塔一座,為晉城市唯一保存完好的藏式塔, 系明萬歷年間所創(chuàng)建。
擲筆臺: 在青蓮寺東側(cè)有—天然石壁,巋然屹立,高約2 0余米。 下部怪石崢嶸,頂上卻平若砥礪。頂上面積呈條狀,寬不足3米,長l 0米有余,西南壁部刻“擲筆臺”三個大字,相傳為當(dāng)年慧遠(yuǎn)法師擲筆之地。據(jù)說慧遠(yuǎn)法師至鄴學(xué)法回高都,就于丹河之濱的硤石山腰創(chuàng)建寺廟,故取名“硤石寺”,也就是最初的青蓮寺。在這里,慧遠(yuǎn)—邊講經(jīng)說法,一邊為《涅槃經(jīng)》精心注疏。歷經(jīng)數(shù)年,《涅槃經(jīng)》終于完成。為了證明自己注疏準(zhǔn)確可靠,他決定求上天驗(yàn)證。吉日,慧遠(yuǎn)捧書持筆沿山徑而上, 當(dāng)他來到這塊兀立山腰的石壁前時,決定在此告天,于是攀上石頂,將門筆對天奉上,跪拜焚香,仰天高呼:“吾注涅槃經(jīng)現(xiàn)已功畢,若疏義契理,筆當(dāng)駐于空矣!比缓髷S筆蒼天,此筆果真在空中停留。于是后人就稱此天然石壁為“擲筆臺”。
舍身崖:玨山之巔,東頂峭壁凌空處,有觸目驚心的“舍身崖”。關(guān)于它,至今仍傳頌著一個動人的故事:相傳古時候,玨山腳下山村里一個美麗善良賢惠的女子, 因長期侍候臥病在床的公公而獲得孝順之名,卻也遭到了妯娌間的讒言詆毀,含辛受辱。為昭清白,該女子舍身跳崖……古老而又凄涼的傳說,游人們每每聽及,無不感慨。著名作家張平(《生死抉擇》原著作者)至此聽后,感而作詩一首:
舍身崖上聽舍身,驚煞吾輩讀書人!
含羞忍辱為貧困,感天動地民族魂!
龜山·蛇山·翠屏·鏡湖之俏:是四處天然自成景觀,其中尤以龜山最具特色。立于玨山南天門北望,在玨山北坡山谷相接處,臥伏著一龜狀形山包,斑斕怪石跌宕成的龜首、龜頸,一付昂首翹望, 吃力攀爬之姿,其形態(tài)逼俏,令人叫絕,可謂天工造物之神奇。
子抱母古柏:在青蓮寺的后院中部偏西,有“子抱母”古柏,其狀極為珍奇。母柏樹徑3米,高達(dá)27米,子柏樹徑1米,高達(dá)24米,母柏早已干枯,子柏以勃勃生機(jī)依偎母柏拔地而起,枝梢緊緊纏繞古柏,游人見之,無不驚嘆。相傳百余年前,母柏枯槁,寺院主僧決計(jì)次日將其砍伐,誰知一夜之間,一株勁柏攀著母柏的軀干纏繞而上,緊緊將母柏抱住,寺僧見之, 以為神意,故不敢再伐。于是留下寺內(nèi)這一奇景。
千年銀杏:在“子抱母”古柏之前,有根杏樹(俗稱白果樹)兩株。東為雄樹,樹徑5米,高約2.5米;西為雌樹,樹徑4米,高與雄樹相當(dāng)。銀杏樹雌異株,成活率極低,果實(shí)青白色,為珍貴藥材。這里的兩株大樹,每年夏秋兩季枝葉繁茂,遮天蔽日,雌樹還可收獲白果百余斤,既點(diǎn)綴了風(fēng)景,又生產(chǎn)了藥材,真可謂一舉兩得。
乳竇泉:在青蓮寺外左側(cè)石崖下有一天然水池,名曰“乳竇泉”。池水清澈晶瑩,水位常年如一,澇不增, 早不減,不取不增,多取不減。其上石壁,陡峭如削,直插云端,上有約20多米寬的巖石,有經(jīng)水多年沖刷、侵蝕留下的痕跡。再看峭壁上的石刻,上有“瀑布飛泉”及“山吐天邊月,溪流石上云”的字樣,據(jù)考證這些是北魏時期遺留下的。 由此可見, 當(dāng)時瀑布之壯觀, 用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宋形容,再恰當(dāng)不過了。
天池嶺: 位于玨山之東, 山上有山寨石城,可容千人,為古代農(nóng)民起義聚兵屯糧處。相傳《水滸傳》一百二十回所述的“李逵夢游天池嶺”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
宋江打下蓋城后,在宜春園大擺慶功宴。李逵喝的酩酊大醉,酣睡中得一夢,夢見來到一座山前,遇一身著黃袍的秀士,告他這是天池嶺。此時幾個歹徒搶抱東西而來,李逵不容分說將他們打得七倒八歪,至文德殿又砍死蔡京、童貫、楊戩、高俅四名奸賊。于返時復(fù)遇秀士,并授他“要夷田虎族,須諧瓊失鏃”十字真訣,后依此計(jì)宋江果破田虎。
青龍?zhí)缎戮皡^(qū):青龍?zhí)稙榈に髦链淦辽较碌囊惶幧钐,潭面約15000平方米,與壞山、翠屏形成了和諧的山水景致。潭西象鼻山巖上的圣母泉,其形如同天然淋浴, 由上向下噴灑,無論旱澇,從不間斷。情人島位于青龍?zhí)渡,此島彎環(huán)緊鎖,形貌奇絕,是一處美不勝收的幽境;情人島往北、象鼻山尾部即為小玨山,此山雙峰尖聳,酷肖玨山,給人以鬼斧神工之感;雙龜鎖丹位于青龍?zhí)冻隹谔帲?由分屬翠屏、象鼻山的兩塊形如龜狀的巨石形成,游人置身其處,會產(chǎn)生許多美妙的遐想。此景點(diǎn)的開發(fā)將為玨山景區(qū)增添異彩。